最近在和朋友们聊星座,我发现大家对星座的迷恋真的是五花八门。有些朋友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查星座运势,我觉得这事儿吧,有时候还挺神奇的,你说这命是不是真有一套规律在那儿,但更多的时候,我觉得这更像是心理安慰,或者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。
比方说我有个同事,特别信星座,每次犯点小错误,或者和谁有摩擦,就会拿星座当挡箭牌,‘哎呀,这周水逆太严重了,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’。说实话,我都替他担心,万一哪天水逆结束了,他是不是就能自动变好人了?这种事情,还真得靠自己意识和行动来改变,星座顶多就是个参考而已。
不过,星座这东西,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。比如十二星座,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时间段,从1月20日到2月18日是水瓶座,2月19日到3月20日是双鱼座,其他几个星座也都各有特定的日期。有时候和朋友聊起,我们会拿这些日期开玩笑,‘哎,你看看,你就是那个不讲理的狮子座’,‘你这个典型的天蝎座,总是疑神疑鬼的’。其实,这些玩笑开开也就罢了,真当回事儿就有点儿过了。
我还记得有一年,大概是2011年,网上突然有人说NASA重新定义了星座,把原来的12星座变成了13星座,新增了一个蛇夫座,一时间,很多人就开始质疑自己的星座身份。我当时也是懵圈的,查了查资料,发现这事儿其实是NASA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过的,只是那个信息被某些媒体重新挖掘出来,引起了一波讨论。说实话,我当时还挺乐的,因为这的确是个好素材,能让人对星座有些新的认识,但很快,这股热潮就过了,大家又恢复了对12星座的信仰。
我觉得,星座的日期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,但真正影响一个人的,还是后天的环境和自身的努力。比如说,我一个狮子座的朋友,他特别开朗大方,有时候甚至有点儿傲娇,但他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出生在特定的日期,而是因为他积累了充足的经验,把握住了机遇,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。所以,很多时候,星座只是一个标签,真正重要的,还是个人的努力和选择。
当然,我也不是完全否定星座,我觉得它能给人们带来一种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,比如聚会时大家互相调侃,或者通过星座了解一些潜在的性格特点,这些都挺好的。但是,过分依赖星座,甚至因为星座做出决策,这就有点儿过了。说到底,生活的真谛还是要靠自己去探索和实现,不是吗?